前言在线开户股票
近年来,中美关系愈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,中国快速崛起,美国战略警觉,围绕经济、科技、军事等多领域的博弈日益激烈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格雷厄姆·提出的“修昔底德陷阱”再度被推上舆论风口。
他指出,尽管中国制造业全球领先,科技追赶速度惊人,但美国依然牢握全球体系的命脉,对中国形成实质性的制衡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中国真的毫无优势吗?
艾利森教授
中美竞争不是对称博弈,而是结构上的不平衡
美国的优势是结构性的,比如它的地理环境,几乎是全球大国中最“天选”的存在。
东临大西洋,西靠太平洋,南北邻国一个是友善的加拿大,一个是经济层级较低的墨西哥,没有直接安全威胁。
而中国呢?从北边的俄罗斯、蒙古,到南边的越南、缅甸,再到西边的印度、巴基斯坦。
14个国家,几乎和每一个方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历史遗留问题。
与中国接壤的国家
别的不说,光是中印边界争端和台海问题,就足以让中国在战略上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。
这种地缘上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发展节奏,中国必须在“经济建设”与“国防安全”之间不断找平衡。
而美国可以将更多资源用于全球布局,但如果他们愿意的话,也完全可以“只管好自己,不去管美洲以外的事务”。
美洲地图
再说说能源,美国早已实现页岩油技术的突破,从能源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了输出国。
而中国高度依赖进口石油,尤其是从中东地区经马六甲海峡运输,一旦出现大国摩擦,海上能源线被切断的风险就真实存在。
正因如此,美国海军长期控制着印度洋与南海重要通道,对中国而言简直是“咽喉被捏”。
美国的印太战略和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
这些结构性优势决定了美国在很多领域天然立于不败之地,而这也正是艾利森反复强调的核心点。
他并不是否定中国的发展成就,而是提醒人们,别光看数字,更要看体系和根基。
中国和美国
美国系统主导力背后的“隐性铁幕”
除了可见的地理和能源,美国还拥有一套强大的制度工具箱,这也是它维持全球霸权最厉害的武器。
首先就是金融系统,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,美元成为全球结算货币,华尔街就是全球资本的心脏。
从SWIFT支付体系到美债利率,美国对全球资金流动的影响力堪称“央妈中的央妈”。
哪怕你不用美元,也躲不开它的制裁。
美元
例如伊朗、俄罗斯,包括中国的几家高科技公司,一旦被踢出美元体系,资金、供应链、全球业务统统瘫痪。
再从军事层面看,美军在全球部署八百多个海外基地,太平洋上构建了“第一岛链”“第二岛链”的战术围栏。
其涵盖日本、韩国、关岛甚至澳大利亚,这些盟友构成了美国战略围堵中国的“防火墙”。
美日联军
只要中美一旦发生局部冲突,中国将面临多线作战风险。
所以说,艾利森口中的“命脉控制”并不是一句空话。美国不仅拥有硬实力的优势,更在软系统里设置了大量看不见的“隐形战线”,这才是让它“不惧中国”的底气。
美国的三大岛链
中国不是纸老虎,结构转型让它更有韧劲
不过,说中国毫无还手之力,也完全站不住脚。
毕竟,过去40年,咱们用时间打败了质疑者,用市场震撼了世界。
先从制造业说起,中国是当之无愧的“世界工厂”。
从螺丝钉到新能源汽车,从光伏面板到5G基站,全产业链布局密集,效率之高、成本之低,在全球找不到对手。
2024年,中国出口电动车突破百万辆,成为德国和日本之外的新能源重镇。
中国电动车对欧出口数据(2024)
新能源不仅成了经济增长点,还成为国际谈判桌上的“碳筹码”。
基础设施方面,高铁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,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,物流效率全球领先。
与之相比,美国的高铁项目屡建屡败,基建陈旧、通勤效率低已成国内通病。
这也是为什么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能在亚非拉国家获得欢迎,因为比起美国,中国不仅提供资金,更带来施工能力与配套产业。
一带一路
至于创新能力,确实中国起步晚、底子薄,但这几年进步肉眼可见。
华为在通信领域不靠美国芯片也能出新机,小米、比亚迪等企业纷纷进入全球视野。
再加上中国庞大的工程师红利与极高的市场反馈速度,让它成为科技“孵化器”式国家。
在检测晶圆芯片的工程人员
即便在人口问题上,中国看似面临老龄化和劳动力红利消失的挑战,但与此同时,“银发经济”“老年科技”“新型养老模式”也成了新的产业风口。
中国市场容量大、政策调控手快,在结构调整上的适应力比很多西方国家更强。
用艾利森的话说,这种“战术级别的高效应对”,是美国很难模仿的国家能力。
中国养老产业成为新风口
大国不会崩塌,但可能误判
回到“修昔底德陷阱”,这个概念本质上不是恐吓谁,而是一个提醒。
当既有强权面对崛起者时,最容易发生的不是直接战争,而是误判。
艾利森统计过去500年里,16起崛起国挑战老大国的案例中,12起演变成战争,这个比例高得吓人。
一战 崛起的德意志民族对盎格鲁撒克逊(英美)人发起挑战
而偏偏中美又具备所有易误判的条件。
因为两国政治制度差异大,社会舆论分裂严重,经济层面互嵌复杂,军事部署高度敏感。
看看现实,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雷区。
美国频繁军舰穿越台海,中国则进行实战演练,两边谁都不敢退,谁也都不能退。
台湾是中国的台湾
再如南海争端,日本、菲律宾在背后得到美国撑腰,中国则坚定主张主权不可谈判。
这种局势下,一次技术性擦枪走火,就可能引发战略误判。
不过,其实从历史看,和平转型也不是没有前例。
英国当年面对美国崛起,最终选择放权退让,而美苏冷战虽拉锯40年,但彼此都在红线前克制。
美苏冷战
今天的中美,则更有机会去避免灾难,其关键在于,是不是愿意放下“零和思维”,承认对方无法被消灭,也不必被打压。
合作不是软弱,而是一种对未来负责的理性。
真正的强国从不惧对手强大,而是愿意与强者共舞。
中美合作
结语
中美博弈仍在持续,谁也不能轻言胜负。
而真正能让这两个大国一起走得更远的,是理性,是规则,是合作。
毕竟,21世纪不是属于某一个国家的世纪,而应该是属于人类文明共同向前的世纪。
避免冲突,共谋发展,中美才能真正引领这个世界走出焦虑,走向光明。
信息来源:专访|格雷厄姆·艾利森:中美应保持冷静与克制才能跨越“修昔底德陷阱”澎湃新闻 2023-02-09
信源截图
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